找到相关内容131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再论《妙法莲华经》之“十如是”译文

    整体,必须作整段的理解。在《妙法华.方便品》中,「诸法实相」是至为深奥难解的法义,唯有诸佛才能了知,「十如是」即是对「诸法实相」之十个面向的描述:  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,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074004.html
  • 阿毗达磨泛论

    说。 二者异诤,平心论之,各有未当。盖云阿毘达  磨藏,内容至为繁复。有以标释研寻详解法义为阿毘达磨者  ,此实应名邬波第铄 (后亦谓为摩呾理迦,见(注2) ) ,即  有佛说者在﹔又有以研究经文宣扬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074032.html
  • 天台化法四教“三藏教”之研究──以《教观纲宗》为架构(2)

    彼此有矛盾、冲突之处,则以《中论》作为抉择法义的依据,故不同于学界所了解的四《阿含》。智旭则沿用净影慧远的观点,认为三藏教应“有通有别”,“通”指大、小二乘;“别”指小乘。智旭私淑天台教观,而不会局限...

    正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974442.html
  • “学”、“证”之间——近代以来佛教研究方法的困境及其反思

    不能对佛学义理的进行真正的澄清,更不能为法义的简择提供某种客观的依据。其次,就哲学诠释者而言,他们也不满历史文献者停留于史实的层面,而缺乏对佛教哲学意义和实质精神的开显。此外,对于不同佛学诠释学者而言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474754.html
  • 《破除邪说论》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破参后深入经藏。”《宗通与说通》中还有张果圜的这段话:“平实先生自一九九零年破参亲证实相迄今十载,以其亲证如来藏之功德勤修三昧,深入三藏十二部经,对于大藏经所显真实义理具足了知,迺至微细淆讹之法义,亦...创造,经过长期之结集而后出现于人间,讬言龙猛菩萨开南天门铁塔所取出之毗卢遮那佛所开示者;三乘佛经中并未有如是预言故,彼诸密经所说皆与三乘经典之法义抵触故,皆与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互相抵触故,……续部则属密宗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276320.html
  • 释恒强:《阿含道次第》讲纲(上)

    得尽。未安得安。何谓五。于是。比丘闻如来说法。或闻梵行者说。或闻师长说法。思惟观察。分别法义。心得欢喜。得欢喜已。得法爱。得法爱已。身心安隐。身心安隐已。则得禅定。得禅定已。得实知见。是为初解脱入。(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576941.html
  • 山东省北朝观世音和弥勒造像考

    石造像》,《文物参考资料》1958年4期)济南黄石崖摩崖龛窟北魏孝昌二年(526)法义等造弥勒佛二胁侍菩萨立像发愿文:“敬造弥勒像一躯,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, 愿值弥勒。 ”同地东魏元象二年(539 ...

    刘凤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5077009.html
  • 阿含经导读

    ),译为广说。《大毗婆沙论》解释为在诸经之中,广说种种深深法义之经文,以阐述原始佛教哲理如四谛、十二因缘、无我、五蕴、六处等。这广说一类的经典和优波提舍、和伽罗那在《阿含经》里无法严格地区别。后来大乘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177182.html
  • 道宣与长安社会

    律师的《弘明集》十四卷,“道以人弘,教以文明,弘道明教,故谓之《弘明集》。”集录东晋至南朝百余人的作品。道宣更扩而大之,并加上自己的评论,分归正、辩惑、佛德、法义、僧行、慈侧、戒功、启福、灭罪、统归等...

    王亚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0278298.html
  • 华严宗的思想及其教判

    而详述于《探玄记》及《五教章》中,由此,大成华严一家的判教体系。   五教是指「能诠」的法义,「十宗」是「所诠」的理趣。前者是教学上的分类,依断障得果等差别而立;后者是宗旨上的分类,依所宗的理趣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478958.html